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2000硕士入学政治经济学试题
1、【 简答题
简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10分]
解析: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每一个普通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相同的,复杂的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这是因为,复杂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价值也就高些。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这样,为要交换,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还必须化作同一的简单劳动,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确定商品的价值量。因此,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无差别的一般简单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时间。从质与量的统一来理解价值,它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的简单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比例,不是人们主观直接计算的结果,而是在千万次的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时代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运用,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过去的复杂劳动会变成或正在变成简单劳动。
2、【 简答题
试论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25分]
解析:
(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为了便于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进行了划分: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从实现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与此相联系,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②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核心问题。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
③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与两大部类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2)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问题。
①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价值补偿,也就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能够通过商品的出售加以实现,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预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其二为实物补偿,也就是如何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③社会资本再生产若想顺利进行,必须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首先,社会总产品只有实现其价值补偿,资本家才能有货币资本去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进而开始新的生产过程。其次,社会总产品只有实现其实物补偿,资本家才能买得到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才能买得到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④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经常无法顺利实现,从而使社会资本再生产遇到困难。
(3)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①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和对社会生产的划分。
②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按照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生产资料是用于生产消费的物质资料;消费资料是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物质资料。按照价值形式,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
③对社会生产的划分。以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为依托,马克思将整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和第二部类(Ⅱ)。第一部类是指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的总和;第二部类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的总和。
(4)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适用的。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物质补偿与价值补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价值与物质两个方面考虑,注意二者的协调与统一。
③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也应该保持合理比例。
3、【 简答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分]
解析: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这里,“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社会现有的平均生产条件,“一定量使用价值”是指一定数量的质量相同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第二种含义,指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这种分配比例影响着各个部门商品的总供求关系,从宏观层面上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4、【 简答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方向,是使国有经济完全退出竞争领域,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5分]
解析: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总体目标是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素质和国有资产的质量,为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创造条件。从我国现实经济状况出发,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与改组,就是要在对国有经济经营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将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起来,投入到真正需要国有经济进入和加强的领域中去。现阶段对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可分以下几方面:
(1)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领域,国有经济要保持垄断地位
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国防军事工业、造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新闻和广播影视业、金融业、重要物资储备部门及农业中的某些特殊领域。从现实情况看,这些领域的产品或服务功能在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中作用无可取代,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保持垄断地位是国家对其实行绝对控制的必要保证。
(2)在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基础产业领域,国有经济保持支配地位
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实际发展状况看,这些领域主要是指城市基础设施、电力、邮电通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业、铁路运输、航空和港口等。在这些领域中,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大,非国有经济无力或不愿投资这些领域,应主要由国家进行投资,并保持支配地位,由此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成功的经验,在这些领域中亦应逐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在有些领域中甚至可以占到较大的比重,只要国家能通过法律、行政和政策手段控制得住,就可以尽可
(3)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领域,国有经济要集中力量支持发展一些大型企业集团
当今世界,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至今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这与我们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在现阶段,只有靠国有资本的参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潜力,才可能在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性高、竞争激烈、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部门培育发展出一批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从目前情况看这些领域主要有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机械和建筑业几个支柱产业。
(4)在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国有资本的投资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早期投资大、风险大,目前我国非国有经济成分难以进入,需要全面促进其发展。这些产业是代表着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新兴部门,对于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的发展能直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国有资本要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加大在该领域投资的力度,引导和带动其他社会资本投向该领域。这些行业主要是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海洋工程、生物工程产业等。
(5)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应与非国有经济进行平等竞争
对这些行业中规模经济效益比较明显、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国有经济要从中小企业中撤出,集中支持国有大企业,使这些大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由于目前我国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实力还不强,在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领域还难以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这些产业在今后一段时间还是国有经济的优势所在。这些产业主要包括部分机械、电子、化工和原材料加工业。对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资金投入较少、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于分散经营的产业,国有经济的经营效率一般相对较低,应从中逐步退出。这些产业包括食品、纺织、家具、造纸、文教体育用品等制造业以及中小规模的商业和服务业等。
所以说,并不是国有经济完全退出竞争领域。
5、【 简答题
价值形式: [4分]
解析:
指商品与商品相交换的关系和比例,即交换价值。价值形式分为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6、【 简答题
简述商业流通费用是如何补偿的。 [10分]
解析:
商业流通费用是指商业资本家在流通过程中除预付购买商品的资本之外支出的各种费用。商业流通费用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部分。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商品流通,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流通,另一方面是价值的流通。前者的物质内容,就是使用价值从生产者手中转到消费者手里的运动,后者则是价值形式的变化和价值的实现过程。为了把使用价值从生产者手中转到消费者手里,需要有运输、保管、分类、包装等活动,相应地要支出各项费用。由于这些活动与使用价值的变化有关,因而是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由此而形成的流通费用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它们与直接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劳动和费用在性质上没有区别。而为了完成价值形式的变化和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也需要有用于购销、账簿、广告以及维持货币流通等方面的活动和费用,但这些活动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由此而形成的费用属于非生产性流通费用,或称纯粹流通费用。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业资本家既要支出生产性流通费用以实现使用价值的运动,又要支出纯粹流通费用以实现价值形式的变化。因此,他不仅要收回这些费用,而且还要得到相应的平均利润,这就涉及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问题。这里仅说明纯粹流通费用如何补偿的问题。
纯粹流通费用补偿的源泉,只能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这种费用必须从剩余产品中得到补偿,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是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这是因为构成价值的c+v+m三个部分中,c只能用来购买和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v只能用来继续购买劳动力,这是维持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m才是补偿纯粹流通费用唯一可能的源泉。
假定商业资本家除了为购买产业资本家的商品需要预付100商业资本外,还需要追加生产性流通费用50,其中用于不变资本40,可变资本10,假定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则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0。这样,在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之间分配的剩余价值总额便为80+l0=190,平均利润率为 。产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为 ,商品出厂价格900+162  。商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为 ,商品销售价格为 。这里较上例总价值1080增加60,是因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增加价值50和创造剩余价值10的皆在此基础上,假定商业资本家又追加商业纯粹流通费用50。这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按资本平均分配的剩余价值总额应为180+10-50=140,平均利润率为
产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为 ,商品出厂价为 ,商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为200 =1140。结果是: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一样,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纯粹流通费用从剩余价值中直接扣除,通过加价形式按生产价格出售商品而得到补偿。这样,既符合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又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不相矛盾。当然,在现实商品交换中,存在着更为复杂的情况。也会有商业资本家把纯粹流通费用的一部分,通过商品加价出售收回来,但这不反映经济运动规律。
7、【 简答题
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10分]
解析: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概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首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其次,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基础上,揭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特征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
(2)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3)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8、【 简答题
资本有机构成: [4分]
解析:
指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一般用c:v表示。资本有机构成是以价值构成来表示的。但是,这里的价值构成是必须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不是由于技术构成变化引起的价值构成变化就不属于有机构成的范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个别资本的增大。个别资本的增大的形式是资历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或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其利润率不同。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其利润率较低;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者资本周转速度快的部门,其利润率较高。
9、【 简答题
垄断地租: [4分]
解析:
垄断地租是指由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所形成的地租。垄断地租的价格不由商品的生产价格或价值决定,而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垄断地租形成的条件,乃是某种土地的特别优越性和稀少性。垄断地租形成的原因,乃是对具有特别优越性的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
10、【 简答题
按劳分配: [4分]
解析:
指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来分配个人消费品。马克思讲按劳分配时,排除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对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有着重大的影响,显示出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的特点。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
(1)不能直接根据劳动者的个人提供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2)不能由社会直接向劳动者个人分配个人消费品;
(3)不能以劳动证书或劳动券形式,直接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
1
1页,共10个题库
1页,共10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