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陕西省泾干中学高三年级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
1、【 单选题
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
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县制出现
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          ⑤商业中心出现 [2分]
①④⑤
①②⑤
①②④
①②③④
答案:
2、【 单选题
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
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2分]
①②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②③
答案:
3、【 单选题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 [2分]
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答案:
4、【 单选题
读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
    [2分]
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民族资本主义力量有所发展
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自然经济所占成份微不足道
答案:
5、【 单选题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2分]
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答案:
6、【 单选题
下图是中国古老民居四合院,它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北方四合院表述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②大门不与正房门相对,反映了中国传统风水学中“吉利”之意 ③体现了封建家长等级制 ④反映合家欢乐的亲情                                          
[2分]
①②
②③④
①②③④
①③④
答案:
7、【 单选题
下表是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得百分比,这反映出【    】
年份 棉布 金属盒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2分]
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扩大
近代中国工矿企业有所发展
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答案:
8、【 单选题
图5为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造成表中所示状况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④外国资本仍然控制中国的重工业 [2分]
①②③④
①②
③④
①②④
答案:
9、【 单选题
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    】 [2分]
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答案:
10、【 单选题
西方一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                    【    】 [2分]
斯大林模式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答案:
11、【 单选题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2分]
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答案:
12、【 单选题
观察右下图,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利利用
答案:
13、【 单选题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  【    】 [2分]
交通设施
水利设施
教育制度
议会制度
答案:
14、【 单选题
20世纪末,中国传统服饰连同中国的印花棉布与古典丝绸又在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甚至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中国风”的出现          【    】
①反映出当代中国盛行的复古思潮    ②折射出中国人对传统的眷恋
③是对改革开放初期崇洋媚外的修正  ④反映出人们返璞归真的渴望 [2分]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答案:
15、【 单选题
1876年6月10日,英商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的上海吴淞铁路通车运营。8月3日,因火车压死了人,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赎回该铁路后拆除。根据这段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2分]
由英商在华投资兴建铁路可知,当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
由吴淞铁路兴建的时间可知,当时该机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应用的是瓦特的发明
由在华投资铁路的是外商可知,当时中国尚未产生民族资产阶级
由火车压死人而被拆除可知,当时政府排斥铁路的主因是火车技术有重大缺陷
答案:
16、【 单选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装  ②电话  ③无线广播  ④电影 [2分]
①②③④
①②④③
②①③④
④①②③
答案:
17、【 单选题
“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符合上述言论的历史事件是      [2分]
新航路开辟
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五四运动
答案:
18、【 单选题
历史上曾有过荷兰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2分]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答案:
19、【 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278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2分]
圈地运动发展,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量外国人口流入英国城市
城市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大大小于乡村
答案:
20、【 单选题
1882年,上海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止”。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2分]
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答案:
21、【 单选题
右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2分]
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答案:
22、【 单选题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 [2分]
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答案:
23、【 单选题
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农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12 112
工业总产值 100 13.8 75.5 108.1
从表中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确切的是:                            【    】 [2分]
战争造成了经济的巨大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
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五年计划的实施造就了工业强国的地位
答案:
24、【 单选题
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    】 [2分]
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答案:
25、【 单选题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2分]
“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临时措施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
上述观点反映了列宁客观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26、【 单选题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 [2分]
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答案:
27、【 简答题
(14分)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服饰变迁一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材料三    1912年10月3日,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两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两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
——严昌洪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四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
——R•麦克法奈尔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2分)并分析其目的。(2分)
(3)材料三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分)材料四“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倾向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影响人类服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4分) [14分]
解析:
(1)皇权专制,或者权力的高度集中。(2分)
(2)断发、放足、易服。(2分)目的:革除陋习,开启民智,进行变法。(2分)
(3)袁世凯以法律的形式利用中西方服饰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政权。(2分)一边倒 (2分)
(4)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4分)
28、【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列强入侵下的民族救亡史,是封建自然经济崩坏背景下社会重建的革命史,中国当代的价值体系就是从这一历史中生成发展的。综观中国当代的价值体系,有如下基本成分:一是爱国主义。中国当代的国家意识和民族主义是近代产物。……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独立的原动力,也是中国工业化的原动力。……二是革命文化。中国近代史是革命史,革命文化在中国近代取得相当主流的地位。革命文化的浸染让中国人充满着求新求变的动力……
----黄晴《革命史造就中国主流价值》
运用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提出的基本观点。(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2分]
解析:
观点:近代史尤其是革命史对中国当代主流价值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和直接的影响。 论证:在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和实业救国等救亡图存活动中,爱国主义思想得到滋长,并激励着后人;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时期表现出的革命思想,也滋养着先进的中国人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引领人民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1
1页,共28个题库
1页,共28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