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4
1、【 单选题
培养劳动者是( )。 [2分]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答案:
2、【 单选题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2分]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答案:
3、【 单选题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2分]
教育无目的论
社会本位论
科学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答案:
4、【 单选题
"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2分]
神学的
科学本位
社会本位
个人本位
答案:
5、【 单选题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2分]
哲学观念
人性假设
理想人格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
6、【 单选题
(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2分]
教育方针
教育政策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答案:
7、【 单选题
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2分]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答案:
8、【 单选题
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2分]
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健全品德素养
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答案:
9、【 单选题
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2分]
智育等于教学
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答案:
10、【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 [2分]
教育实验的热潮
教育改革的实践
素质教育运动
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答案:
11、【 单选题
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2分]
精神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神学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答案:
12、【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 [2分]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健体功能
个体享用功能
答案:
13、【 单选题
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2分]
直接育美功能
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超越性美育功能
美育的附加功能
答案:
14、【 单选题
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2分]
陈述式
例举式
概括式
二维图表式
答案:
15、【 单选题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 [2分]
德育
智育
美育
体育
答案:
16、【 单选题
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2分]
教育目的
课程
教育评价
教学
答案:
17、【 单选题
“美育”一词最早是(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2分]
培根
康德
席勒
卢梭
答案:
18、【 单选题
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 [2分]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
19、【 填空题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   的;二是   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每空1分]
答案: [""]
20、【 填空题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   。 [每空1分]
答案: [""]
21、【 填空题
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   和   的价值取向问题。 [每空1分]
答案: [""]
22、【 填空题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每空1分]
答案: [""]
23、【 填空题
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   、   。 [每空1分]
答案: [""]
24、【 简答题
简述美育的任务。 [5分]
解析:
(1)掌握审美基础知识;(2)形成审美能力;(3)培养审美观念。审美观念是由审美经验积累和归纳而成的概念形态,能使学生以更自觉的态度,主动、积极、正确地接受审美对象的美的信息,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形成。审美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美好的事物,对美的事物进行鉴赏,同时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5、【 简答题
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10分]
解析:
答: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起着指导作用。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是这些不同的表述在总体上又是统一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
①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社会生产和分工的基础上考察人的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下制定的。
②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社会主义的教育追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并为受教育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的可能空间。
⑧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的一个维度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不仅不排斥个性发展,而且是以个人合乎本性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或平面的发展。所以,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在中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励中小学生努力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实现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26、【 简答题
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 [10分]
解析:
答: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身体的健康和体质的增强也要在这段时间里通过体育打下基础。广义的体育包括身体锻炼的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培育,后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保护。狭义的体育是指身体锻炼或体育运动的教育而言。
(1)学校体育的功能
①体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要有很多因素,经常的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②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密切联系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强健,精力充沛,才能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它主要依靠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来进行。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经过脑力劳动已经疲劳的神经细胞得到休息,消除大脑的紧张状态,而且坚持锻炼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使大脑更加健康和灵活。
⑧通过体育可以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健壮,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具有优美的体形,符合韵律的动作,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点。至于艺术体操、舞蹈等更体现了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此外,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也为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提供了身体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从德、智、体、美、劳各育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上,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那种片面追求升学率,损害学生身体健康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2)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
④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体育运动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格,不仅使之生长发育良好,而且要形成健美的体型和正确的姿态。
第二,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体能是有机体在身体运动中所表现的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是促进有机体形态和机能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获得完善的运动技能以及从事生产建设、国防建设和日常生活的必要条件。体能包括身体素质(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
第三,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并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应该根据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使学生了解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和预防伤病的各种手段。并在坚持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③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集体、遵守革命纪律、勇敢顽强、努力进取、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树立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遵守规则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
27、【 简答题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5分]
解析:
答: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虽然有较明显的主观性,但是一个合理的教育目的总是要受客观条件的最终制约,接受社会发展的最终检验。所以教育目的的确定还应有它的客观依据。
(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价值取向相比,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的性质。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受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此外,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也是教育目的制定的重要制约因素。
28、【 简答题
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10分]
解析:
答: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历史上各教育学家由于各自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不同,对教育目的亦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可以将其分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以及“调和”论。
(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等。“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是教育目的的根本追求。其主要观点是:
①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②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
③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并规定教育目的。“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把人作为选择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把人的价值看得高于社会价值,但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它们的观点表现得也是不尽相同。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的思想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凯兴斯泰纳、孔德和涂尔干等。其主要观点有:
①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③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3)“调和”论有人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例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就认为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的,一是社会学的;主张“使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其主要观点是:
①倡导儿童中心主义。反对脱离儿童的本能、需要、兴趣、经验对生长过程强加目的,认为这是对生长过程、教育过程的外部强制,是对儿童个性的粗暴干涉。
②主张“社会中心”,强调把“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要求教育“成为民主观念的仆人”,充当抵制所谓绝对主义、极权主义的工具。
③为了兼顾这两个方面,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要“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企图通过这种“小社会”的活动保证大社会的和谐。
29、【 简答题
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0分]
解析:
答:智育是指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一方面,智育的发展往往是以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为客观基础的。这包括为智育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为智育的发展提供动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教育的参与,尤其是智育的参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才能够如历史上所表现的那样,从一开始的缓慢进步到今天的突飞猛进。教育经济学中出现的人力资本理论就认为,正是由于教育对劳动者智力等的开发,国家、社会和企业才可能实现最快的经济增长。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制约,造成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现代社会从机器大工业时代开始,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所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就成为一个要逐步克服的问题。智力的自由发展意味着个体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工具,而是一个能够全面、自由和充分地吸收、再现人类社会历史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积极的主体。故智力发展也就成为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智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智育活动也就自然成为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有力武器。
智力发展本身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其他各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德育、体育和美育,必要的知识以及理解和认知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智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智力发展的影响本身。
(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当代社会已经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社会,即使是娱乐、消遣活动,也打上了智能的烙印。一个智慧发展上有缺陷的个体是无法自由和幸福地生活于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的。从个体的社会生活的角度看,智育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
30、【 简答题
什么是教育目的?它的作用有哪些? [8分]
解析:
答:(1)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功能实现的:
①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方向。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作方向和发展目标。所以,教育目标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功能。
②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③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评价教育过程是否有效,教师工作成绩的高低以及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成长的状况如何,虽然可以也必须有非常细致的具体评价标准,但是所有细化的评价标准的最高价值预设都来源于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当具体评价标准有违教育目的时,就需要对具体评价标准做出修正。
31、【 简答题
不同的教育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试举例分析。 [6分]
解析:
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从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可以看出,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教育目的的制约。
(1)美国的教育目的
美国是一个追求所谓“民主、平等”的社会,美国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包括四个方面:
①自我实现的目标,如探究心、说、读、写、数、见闻、健康知识、修养等。
②人际关系的目标,如尊重人性、友好、协作、礼仪、爱好、家庭等。
③经济效益的目标,如工作、职业知识、职业选择、效率、个人经济、顾客的效率等。
④公民责任的目标,如社会正义、社会活动、社会理解、批判性、宽容、遵纪守法等。
(2)前苏联的教育目的
前苏联是一个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其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建设者。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证学生的身体正常发展,培养健康和生气勃勃的一代。
②使学生掌握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
⑧授予青年一代关于现代生产的科学基本知识以及把科学规律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在生产劳动方面的一系列的技能和技巧,即给他们以综合技术教育。
④保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信念,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劳动者国际主义团结的情感,形成他们对劳动和公共财物的共产主义态度,培养他们的自觉纪律。
⑤给以多方面的劳动教育,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和从事劳动的技能。
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的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形成他们的审美兴趣,发展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创造能力,授予他们艺术教育的原理。
32、【 简答题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演进。 [5分]
解析:
答:(1)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经过多次变动,具体情况如下:
④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②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⑧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④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④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第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第二,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3、【 简答题
为什么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5分]
解析:
答:素质教育之所以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主要原因如下: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不仅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面对多样的、多变的世界,任何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社会都缺少不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试教育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1
1页,共33个题库
1页,共33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