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1、【 简答题
说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理论与西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异同。 [15分]
解析:
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理论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他认为,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有价格进入流通的,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币来实现它,商品和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黄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实现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因此有: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与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的乘积,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数量,即 或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数量具有稳定性,所以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同时,传统货币数量论还从微观主体对货币需求影响这方面考虑货币需求的决定,这反映在剑桥方程式中。
从对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和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描述可以看出,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1)两者都从货币流通的领域分析了货币需求的决定,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本身就是货币流通理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也从流通角度给出了货币数量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2)两者对货币数量的决定具有相似之处,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总额和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其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数量论中的 相似,其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和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相似。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和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货币流通理论侧重于对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的考察,因此其公式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货币数量论侧重于对物价水平的分析,其公式为 ,它认为物价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两者分析的侧重点不同。(2)传统货币数量论除了从流通角度分析了货币数量决定之外,还从微观主体对货币需求角度,也即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货币数量的决定。
2、【 简答题
说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不同部门产品比价关系的影响。 [15分]
解析:
产品比价是指国民经济不同部门所生产的不同种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实质是不同种商品的价值对比关系。
在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个商品不是按照价值出卖,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出卖,也就是说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但是并没有排除各个资本家企业之间的利润率的差别。商品是按照部门平均生产条件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卖的,因此在各部门利润率趋同的情况下,不同部门产品比价关系取决于部门的平均生产条件,而部门的平均生产条件又受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
具体来说,当一个部门由于技术进步、管理优化等原因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时,该部门生产一种产品的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减少,部门的平均生产条件也得到优化,从而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条件下,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因此一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该部门的产品价格相对于其他部门下降。相反,当一个部门劳动生产率降低时,该部门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升高,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条件下,产品的销售价格上升,因此一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会导致该部门产品价格的相对下降。
前面所分析的是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一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对产品比价关系的影响。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又提高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不同部门产品比价关系的变化取决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的产品价格相对下降较快,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的部门的产品价格相对下降较慢,如果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相同,则这种劳动生产率变化对部门间的产品比价关系不会造成影响。
3、【 简答题
说明资本主义经济中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及阻碍这种下降的因素。 [20分]
解析:
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商品的供求关系以及价格的变动,结果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转化成全社会一般的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不断发生变动,不会永远固定在一个水平上,但其变动的趋势是逐渐下降的。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引起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是影响利润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量资本的利润率同它的由机构成是按相反方向变动的,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便越低。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量增大时,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仅意味着一定量劳动力推动了比过去更多的生产资料,而且意味着在增加的资本总量中,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更快,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下降了。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增加,剩余价值绝对量也会增加,但由于总资本量增大了,因而剩余价值与总资本的比率即利润率也随之下降。
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会引起固定资本比重的迅速增大。由于固定资本的周转远远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因此固定资本比重的增大,就会使全部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放慢,从而也会促使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总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形成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只是一种趋势,并不是直线式下降,它不仅不排除利润量的增加,同时也不排除有时会出现利润率的提高。因为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是从一个比较长时期而言的,并不是说逐年下降。就一个短时期来说,平均利润率还有可能上升。这是因为有许多因素在阻碍利润率的下降和促进利润率的提高。这些因素主要是:
①剥削程度的提高。这包括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特别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从而延缓利润率的下降。
②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使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价值不断降低,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放慢,这也可以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③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和增加。这就造成劳动力商品经常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从而使资本家可以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同时,工资的下降又给资本家利用更多的廉价劳动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某些部门的可变资本所占比重提高,从而可以增加剩余价值量,这也就会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④对外贸易的发展。资本家可以利用对外贸易,廉价输入原材料,高价输出制成品,以增大剩余价值。同时,资本家还可向外国进行直接投资,以取得高额利润。所有这些,都可以阻碍本国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⑤股份资本的增加。因为股份资本并不要求获得平均利润,它只是凭股票取得一定的股息,而股息一般是小于平均利润的。这种股份资本只取得较小的利润率的情况,对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过程,能起到某种延缓的作用。
总之,以上这些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使利润率有某种程度的提高。从而可以阻碍、延缓或部分抵消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减缓了它的下降程度和下降进程,因而使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只具有一种趋势的性质。但是,上述的各种因素都不能取消这一规律。
4、【 简答题
试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其理论依据。 [25分]
解析: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也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必要条件。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出资人缺位,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有关,其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因此,必须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抓紧抓好。其核心是确保出资人到位,落实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制度,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组织体系建设。
(1)从我国实际出发,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管企业到管资产。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无论是对国家所有者或企业经营者而言,离开了资产保值增值,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将严重受阻,企业职工福利的改善也将是一句空话。换言之,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管资产”是最基本的职能,“管人”、“管事”是由此派生的职能。
②从分级管理到产权管理。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明显特征是“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其弊端是:出资人主体难以到位,地方政府没有国有资产所有权,对国有资产的关切度低; 十六大提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构想,实质上是对现行“分级管理”模式的否定,进而确立了国有资产“分权管理”的新思路。
③从资产管理到资本管理。实际经济活动中,资产客观上具有难以计量的缺陷。即它很难用固定的会计方式反映,很难准确地确定自身的质量,很难科学、定量的反映其保值增值或退化贬值程度。事实上,资产能否变现,能变多大的现,国有资产代理人能否充分行使应有的权力,关键问题是能否将“资产”转化为“资本”。
④从政企分开到政资分开。所谓政资分开,就是要在分离政府社会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双重身份、双重职能的基础上,重塑政府作为社会行政管理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目前状况是,当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时,实际上既是管理者,又是参赛者。而当政府行使社会行政管理职能时,又会成为比赛规则的制定者,并不断地利用制定或修改规则的办法,使企业服从其行政管理者的地位。十六大明确提出建立出资人制度,实现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也为全面实行政资分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将按照出资人制度的要求,将政府及其综合部门原来兼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职责集于一体,通过履行出资人职责来打破政出多门、政资不分的旧格局,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部分为当前和今后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不仅为国有资产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在实现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目标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职能和使命。
十六大中关于“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各级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论述,就是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设计要做到职能体系与责任体系的统一
十六大提出“要深化国有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与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经营的独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上的巨大进步和创新。
总之,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深刻论述,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的目的,重新界定了国有资产所涉及的领域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使命,重新界定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角色,为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1
1页,共4个题库
1页,共4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