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江苏名校推荐2012年《走向高考》专题复习检测32
1、【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10分]
解析: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10分]
解析: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10分]
解析:
(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4、【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为第三句“客心孤回”作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诗人心境孤寂时,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这幅色彩鲜明的图景,充满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回之时,意绪本来有些落寞无聊,流目江上,忽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5、【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10分]
解析: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6、【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 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7、【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0分]
解析:
1)抒发了三种感情:①对家乡故园的亲人的思念。②对时局国事的忧虑。③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2)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②“时时”借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8、【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10分]
解析: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示例: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3)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9、【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10、【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10分]
解析:
(1)香山居士 (2)B
(3)“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觉;“乍轻”呼应“新脱”,描写细致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11、【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10分]
解析: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12、【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__________,“一家”指的是____________。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10分]
解析:
(1)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13、【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借代、反问。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14、【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10分]
解析:
(1)“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 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15、【 简答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10分]
解析:
(1)D (2)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
(3)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描写,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作者的用意不是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豪迈气势、乐观胸怀,略见一斑。
16、【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 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解析:
(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须遗憾,夏天深幽的树阴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17、【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18、【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李世南①面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释: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分]
解析:
(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1
1页,共18个题库
1页,共18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