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3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1、【 单选题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 [2分]
郡县制度的发展
以“孝道”治天下
赋役制度的变化
皇帝制度的形成
答案:
2、【 单选题
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 [2分]
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答案:
3、【 单选题
《唐律疏议•资贼》规定:“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财产,构成犯罪;应在普通盗窃罪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这反映出唐朝(    ) [2分]
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
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趋势
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
经济发展推动了法律制度的改进
答案:
4、【 单选题
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耕种方法的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    )    [2分]
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答案:
5、【 单选题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汉朝时(  ) [2分]
政策的放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答案:
6、【 单选题
在谈到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恩格斯说道:“奴隶制已不再有利,因此也就灭亡了,在这里罗马世界就陷入绝境: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不可能了,而自由民的劳动力却在道德上受鄙视。前者是已经不能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后者是还不能成为这种形式。只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才能摆脱这种绝境。”这里“彻底革命”的含义是(  ) [2分]
新兴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
波澜壮阔的奴隶和平民起义
外族日耳曼人的入侵打击
罗马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答案:
7、【 单选题
据《宋史•张逊传》载:太宗二年:“阇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到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张)逊请于京置榷易务,稍增其价,听商人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助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2分]
北宋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北宋国力强盛、万邦来朝
商业收入成为北宋重要财源
北宋政府限制朝贡贸易
答案:
8、【 单选题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围绕着国债限额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共和党方面要求削减福利开支,坚决拒绝任何征税的要求;民主党方面则希望借国债限额问题增加对富人的税收,双方相持不下。这种体制保证了(    ) [2分]
联邦体制,效率低下
三权分立,避免极权
两党竞争,人民得益
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平衡
答案:
9、【 单选题
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 [2分]
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答案:
10、【 单选题
1912年梁启超指出“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由材料可知(    ) [2分]
梁启超始终没有改变君主立宪的主张
梁启超指出了辛亥革命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不足
梁启超逐渐认可民主共和政体
当时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答案:
11、【 单选题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莱希特1948年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以巴黎公社为历史背景。该剧主题并非正面讴歌巴黎公社精神,而是冷静地回望,是对历史的反思:假如公社的领导者作出若干的决断,假如国际形势有着微妙的不同,假如起义的爆发提前或后延若干时间,都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决定这些“假如”都不可能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 [2分]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舞台,成为的主力军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答案:
12、【 单选题
《洪仁玕自述》中说:“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义说:“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2分]
中原地区在中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太平天国不能仅仅依凭苏杭的繁荣
洪仁玕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答案:
13、【 单选题
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 [2分]
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清朝统治被推翻
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电报的广泛使用
答案:
14、【 单选题
曾任陕西督军团长、后任直系军阀师长的胡景翼在1919年6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此举或顺天意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2分]
这段日记有助于判断北洋军阀对五四运动的真实态度
这段日记表明当时的胡景翼是具有爱国心与正义感的
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的影响
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代表的直系军阀与北洋军阀决裂
答案:
15、【 单选题
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 [2分]
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答案:
16、【 单选题
下表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下列有关近代上海的说法,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
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表
    [2分]
成为中国沿海新兴经济中心
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租界华人以从事服务业为主
新型职业代替了传统职业
答案:
17、【 单选题
1938 年安庆、九江、岳阳先后沦陷,湘鄂赣边区成为第九战区的前哨阵地,军委会就曾指示:“第九战区以九宫山、幕皋山一带为根据地,适机积极行动,夹击转攻武 汉之敌,同时截断敌后方之联络线。”这则指示说明(    ) [2分]
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导致第九战区败退不断
共产党深入敌后坚持游击战消耗日军
相持阶段国民党抗战趋渐消极防御,正面抗战依靠阵地战战术
国民党实施建立敌后根据地进行游击战
答案:
18、【 单选题
以下统计表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前夕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依据以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     )  
工业资本 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 钢铁产量 发电量 有色金属产量 石油产量
60% 80% 90% 67% 100% 100%
[2分]
人民政府基本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初步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答案:
19、【 单选题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3—1958年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2分]
 
 
 
 
答案:
20、【 单选题
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    ) [2分]
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答案:
21、【 单选题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2分]
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答案:
22、【 单选题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 [2分]
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彻底恢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进一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答案:
23、【 单选题
有学者称:东欧国家和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如同一个人不能“分两次跨越同一条鸿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呈现“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的奇迹,“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是指中国(    ) [2分]
苏东改革失败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直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将调整生产关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
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市渐进式进行
答案:
24、【 单选题
美国一家报刊写道:“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轿车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对那些靠政府保护出售农产品的农民来说,生计有可能变得艰难。”材料表明(    ) [2分]
入世扩大了中国的贫富差别
入世冲击了中国的落后产业
入世增强了居民的社会购买力
入世加快了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25、【 简答题
(25分)计量史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区别于传统史学的定性分析的方法。计量史学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经济统计表
时间 农渔 工矿业 商业运输 房租
万镑 % 万镑 % 万镑 % 万镑 %
1801年 7550 32.5 5430 23.4 4050 17.5 1220 5.3
1811年 10750 35.7 6250 20.8 5010 16.6 1720 5.7
1821年 7600 26.1 9300 31.9 4640 15.9 1790 6.2
1831年 7950 23.4 11710 34.4 5900 17.4 2200 6.5
1801年 7550 32.5 5430 23.4 4050 17.5 1220 5.3
——根据(英)查尔斯《技术史》绘制
材料二:1966—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图
   
图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绘制          图二:根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882)绘制
材料三:计量史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它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历史现象,但是计量史学并不能以了解整个历史学的研究而自命……它的操作方法限制了研究领域,单凭计量证据几乎肯定不会提供一个全面的答案,但是他很可以提供一个部分的答案,而把这部分的答案视若无睹地丢掉,既是浪费也是不负责任。
——弗拉德《计量史学方法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国民生产中的现象。(5分)并指出现象背后的原因。(4分)
(2)关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状况,材料二中的哪幅图片更为真实?(2分)为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角度评价计量史学。(8分) [25分]
解析:
(1)现象: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有较大发展;(2分)
②农林渔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下降;(1分)
③工矿业和商业运输比例上升;(1分)
④房租的比例也缓慢上升。(1分)
原因:①工业革命导致工业发展、促进贸易发展。      ②城市化程度提高。(4分)
(2)图一更真实。(2分)
原因: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经济工作,抵制文革左的错误,进行了改革和整顿,产生了积极效应。(6分)
(3)优点:①创造了史学研究的新方法;
②直观地反映抽象的历史事物或现象;
③使模糊的、不够确定的问题数据化。(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缺点:①计量史学具有一定的研究领域;
②计量方法不能单独应用,必须同其他的方法相结合;
③计量史学不可能完全排除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6、【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苏联随苏联解体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对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的研究从未停止。
有的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成绩是第一位的,该模式前期积极多于消极,后期消极多于积极,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也很难适应科技革命,总的来说,功大于过;也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局部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是有严重弊病的。”这主要归功于于一个“权”字,即一党揽权、个人专权、干部特权和对外霸权。
----摘自林建华著《到底应如何对待和评价斯大林模式?》,周新城著《必须全面正确地分析“斯大林模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斯大林模式。(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12分]
解析:
27、【 简答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通教科书。
——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4分)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有何不同?(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主要背景。(4分)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有学者则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将明治维新引向歧途,结合材料及所学,选取其中一种观点说明理由。(3分) [15分]
解析:
(1)特点:民间办学;注重教育的通俗适用;偏重儒家传统文化。(任两点4分)
不同:政府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任两点4分)
(2)核心:忠君思想(或者儒家忠孝思想)(2分)
背景: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分)
理由:
1、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1)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 
2)培养了大量人才。(3分)
2、教育改革将明治维新引向歧途。
宣扬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最终使日本因侵略扩张而战败,给日本人民以及东亚和平带来深重灾难。(3分)
1
1页,共27个题库
1页,共27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