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 简答题
货币与资本有什么区别?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 [10分]
解析: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资本是指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自行增殖表现为获取剩余价值。它是通过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在运动中使其自身的价值不断增殖,则构成了资本最一般的属性和特征。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首先,货币和资本是通过不同的流通方式表现出来的。货币是商品流通方式,即商品—货币—商品,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获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资本是从通过资本流通方式表现出来,即货币—商品—货币。资本家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特点的商品,然后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
其次,货币和资本的流通内容和目的不同。货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取得特定商品以满足商品生产者自己的需要。而资本流通的内容在于终点的货币大于初始投入的货币,目的是为了获得比预付货币价值更多的价值。
(2)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有着密切的联系,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资本流通公式是:G(货币)——W(商品)——Gˊ(更多货币)。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拥有劳动力商品以后,资本家通过货币与劳动力的结合,从而生产出商品,
资本家获得比初始预付货币价值更多的价值,这就形成了资本增殖。因此正是由于拥有了劳动力这种商品,货币与其结合才转化成了资本。
2、【 简答题
说明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和联系。 [10分]
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部门内部的竞争,它使个别劳动时间折算为社会主义必在劳动时间;另一种是部门之间的竞争,指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最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哪个部门或行业的利润率高,其他部门的资本就会向这里转移,其结果必须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
(1)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
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主要区别在于:部门内部的竞争导致社会价值的形成,而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部门内部竞争,是同一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和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商品不同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相同的市场价值,即社会价值。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市场价格,它是商品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部门内竞争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各部门之间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投入等量的预付资本,在不同部门获得不同的利润,这与利润作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这一规定相矛盾,也是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各部门的资本家不论从事哪一种商品的生产和经营,都要求大体上比例于他们的预付资本量而获得相应的利润,否则就必然引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自由转移。这种转移,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便可以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平均利润。
(2)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联系
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联系在于,两者都使利润率在各个企业或部门之间平均化。部门内部竞争使得部门内的企业的利润平均化,而部门间竞争使得各部门的利润平均化,最终结果是说有行业所有企业的利润平均化。这两种竞争促使了资源在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刺激了资源的配置和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提高。
3、【 简答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商品是在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生产出来的,因此,价值是由这些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请你谈谈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15分]
解析:
商品是在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生产出来的,但并不能说明价值是由这些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商品价值只能由劳动创造。
(1)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它本身并不就是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它的一种社会形式,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的二重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看,它是具体劳动,各种商品的不同使用价值,是由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在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又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行使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行使如何,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这种支出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3)从价值的含义和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可以看成,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对商品的生产都产生了作用。但是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资本和土地只是将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只有劳动才真正创造了商品自身的价值,这是由劳动力商品的特性所决定的。
4、【 简答题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说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意义。 [15分]
解析: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长期高扬着以民为本的发展观。在我国现实社会,有物本位、官本位乃至神本位等非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发展观说出了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又叫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或人本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因为以人为本离不开发展,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充分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因而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由以人为本所决定,发展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由以人为本所决定,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以人为本发展观是对物本位、官本位发展观的批判与否定。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是对物本位意识的批判与否定,而且有利于消解官本位意识。以人为本发展观是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的发展观
第三,以人为本发展观从理论与制度上更好解决了“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等问题。以民为本发展观主要是针对官本位发展观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以民为本发展观不同于其它社会的民本思想,其“民”指人民群众,主要是与“官”相对,以民为本即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正确处理干部群众的关系,反对以官为中心。由此决定了以民为本的发展思路。而以人为本发展观主要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严重物本位现象提出来的,但同时也是对官本位意识的消解。因为物本位已酿成灾难,颠倒了人与物的关系,损害了人的根本利益,所以要强调以人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因为官本位还没有消退,所以要强调为所有人发展,而非只为少数人发展、为“官”发展;因为官本位与物本位其实紧密相连、相互滋长,所以要高扬以人为本。由此决定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显然,这一思路更有利于解决现实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5、【 简答题
试论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方向和内容。 [25分]
解析: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经济制度的重要标志。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已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作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既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那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首先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性质。另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因此,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3)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国有资本的流动和重组,使国有资产向重点行业集中,向大企业、优势企业集中,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关键。现代公司最基本的特点,一是多个出资者共同出资,形成公司的法人财产,股东对公司债务所负责任只以其投入企业的股本金为限;二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由职业经理负责。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内部各种权力的合理配置与有效行使,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实现出资者(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4)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法律和相关文件中进一步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第二,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不仅仅是制订这方面的法律,关键是要建立严厉的诉讼、判决、执行体系,这样才能既约束政府的行为,也能约束非公企业的行为;第三,改革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第四,创造条件,逐渐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第五,建立严密的反欺诈性财产转移的法律体系,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改善治理结构。目前在我国,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推进,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强劲、最稳定的动力,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也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1
1页,共5个题库
1页,共5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