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人大经济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经济学复试备考试题五
1、【 简答题
简述西斯蒙第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10分]
解析:
(1)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批判
①批判资本主义以财富作为经济发展的目的;
②反对古典经济学重视物不重视人的观点;
③主张建立以福利为核心的伦理经济学。
(2)经济自由主义和自由竞争的批判
西斯蒙第是第一个与经济自由主义决裂的经济学家。他主张国家干预,以保证分配和消费的正常进行。他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的结构是社会的灾难。
2、【 简答题
资本集中 [5分]
解析: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它们可以使资本迅速增大。在资本主义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大资本拥有较优越的生产条件,处于优势地位,因而能够战胜许多中小资本,从而兼并这些中小资本,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大的资本;或者两个实力相同的资本出于更高层次竞争的需要而联合成一个规模更大的资本。同时,由于信用的发展,一方面大资本能得到巨额贷款,增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信用的基础上股份公司可以广泛地形成和发展,这样就加速了资本的集中。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包括兼并、收购)、联合、向社会发行股票。资本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张,形成合力,兴办小资本无力兴办的大型项目,并有利于优化劳动组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等。但是,资本集中有时也会导致垄断,对技术进步和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3、【 简答题
试述一般均衡理论的指导思想 [10分]
解析:
认为一切商品的价格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任何一种商品的供求,不仅是该商品价格的函数,也是所有其他商品价格的函数,所以,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必须同时和其他商品的价格联合决定。当一切商品的价格恰好使得它们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竞争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一般均衡状态也就形成了。这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也就是瓦尔拉斯所说的价格。这时的均衡就是一般均衡。但最终原因仍是“稀少性”。
4、【 简答题
产业资本 [5分]
解析:
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它是惟一能生产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最能表明资本运行的本质。产业资本是相对于银行资本、生息资本等资本而言的。产业资本的循环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能够在循环过程中独立地完成价值生产与价值增殖的全过程包括要素准备、生产组织和价值实现三个阶段。
5、【 简答题
再生产周期 [5分]
解析: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亦称“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开始之间的时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其起点和基本阶段,主要特征是:生产猛烈下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能力和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经过危机获得暂时的强制的解决。在萧条阶段,生产停滞,商品销路呆滞,物价低下,资本家为了增强其竞争能力,并获得利润,除加强对工人剥削外,还开始进行固定资本更新。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它引起生产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生产缓慢发展。复苏阶段,指生产走出萧条阶段的低谷,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在高涨阶段,生产水平增长超过前一周期的最高点,失业人数减少,社会消费增加,交易兴旺,物价上涨,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又不断加剧,导致新的危机爆发。
6、【 简答题
试述虚拟资本的作用。 [10分]
解析: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产物,对商品经济有越来越深刻的影响:①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使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约束被缓解。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变成虚拟资本以后,货币资本所有者找到了一条直接投资、直接分享投资收益的渠道,更主要的是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买卖以实现价值增殖;企业则找到了直接融资的途径,把股票、债券持有者的货币资本作为企业法人独立的财产权利加以自主地运用。银行信用和虚拟资本的共同作用,使得企业因为资本不足不能发展的可能性被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虚拟资本的存在拓宽了公众的投资渠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来分享高增长行业和高增长地区的利益,当然也就用资本支持了这些行业和地区的发展。②虚拟资本导致财富虚拟化,加快了整个经济的虚拟化进程,产生虚拟经济。随着股票,债券及其他衍生证券交易规模的扩大及盈利水平的变动,围绕着证券交易展开的各种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扩张,有越来越多的收入被资本化的商品或劳务,按虚拟资本的特殊运动方式来运动。如知识经济条件下,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价格越来越像虚拟资本一样,以收入资本化作为其订价原则。以虚拟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虚拟化使得诸如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脱离物质生产过程的约束,获得相对独立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财富的性质就变成了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在短短的几天中,东南亚国家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就大幅度缩水了。显然,这是虚拟资本及虚拟的财富的缩小,但它却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经济一夜之间倒退几十年。
7、【 简答题
庞巴维克的《资本实证论》 [5分]
解析:
庞巴维克是奥地利边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资本实证论》主要论及的是资本理论和时差利息论。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是以一般生产的描述来代替和掩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本质。他从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待资本的性质。他认为使用和制造工具等生产资料,然后再制造消费品的“迂回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而资本只是在迂回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里出现的中间产物的集合体罢了”。这就是说,资本就是生产资料,运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这种资本理论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永恒制度。庞巴维克认为资本的作用仅限于将自然力和劳动结合起来,没有独立的生产力,不能带来利息。他力图割断利息和生产的联系,想从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引进时间因素来论证利息,这也就是他的时差利息论。时差利息论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剥削收入说成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差异的结果;认为人对未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低于人的对现在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为了体现等价交换原则,未来物品所有者便需向物品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贴水”即利息。庞巴维克说:“现在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这个命题是我提出的利息理论的要点和中心”。
8、【 简答题
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0分]
解析:
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无法购买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不能成为资本。(1)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②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2)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谋求自身增值的货币。资本不是一般的商品价值,也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为了使货币资本带来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总公式(G—W—G’)中价值量发生变化的原因。(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资本流通公式是:G(货币)——W(商品)——Gˊ(更多货币)。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总之,资本之所以会增值,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当它发挥作用即劳动时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9、【 简答题
弗朗斯瓦•魁奈 [5分]
解析:
魁奈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其名著《经济表》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生产、流通、分配有规律的运行过程的简明图示说明,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贡献。魁奈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学尚处于初创阶段,在法国当时重商轻农的重商主义氛围下,魁奈的《经济表》可算得上是一个富有创见的卓越尝试,是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次天才探索。
10、【 简答题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10分]
解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保存自己击败对手,总是千方百计地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必然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就随之提高。同时,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从而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既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又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随着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就是说,这些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是“多余的人”。从而造成日益增多的产业后备军,使无产阶级陷于失业、贫困。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也促使了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同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不同资本家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其总的变动趋势是下降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使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资本积累的本来目的,是追求更大利润,但其结果却造成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它必然使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的一系列内在矛盾激化。a.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此便要扩大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样做又导致两重后果。一方面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程度;另一方面又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平均利润率降低。此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会使原有生产资本贬值。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资本家为了弥补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便要加速资本积累,使生产不断扩大。同时,资本积累又造成劳动者的贫困失业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相对缩小,从而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而这一矛盾,实质上就是使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日益困难,从而导致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矛盾加剧。c.人口相对过剩和资本相对过剩的矛盾。资本家为了在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增加利润量,就要增加资本积累和扩大投资规模。但是,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要求单个资本数量不断增大,这使得分散的达不到最低限额的中小资本难以进行正常投资。同时,生产能力的过剩使得有利的投资场所相对缩小,这就出现了相对的资本过剩。另一方面,在大量资本出现闲置的同时,相对过剩人口也在增长。这种矛盾的存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浪费,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11、【 简答题
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 [5分]
解析:
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这称为“古典二分法”。实际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在现实中,在长期,货币供给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而在短期,货币供给量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古典二分法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它简化了经济理论,考察实际变量而不考虑名义变量。
12、【 简答题
资本主义垄断是如何形成的? [10分]
解析:
(1)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和联合,对某一部门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的状况。垄断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2)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过程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①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起始于16世纪,通过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产业革命及与之并行的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物质生产基础,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这是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内,资本主义企业主要由资本家独自经营或合伙经营,自由竞争在经济领域内居于统治地位。②自由竞争推动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它们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生产集中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各个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进行竞争,竞争胜败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因此,资本家就不得不把部分剩余价值用来扩大资本总额,这就形成单个资本的积聚。同时,在竞争中大资本利用自己规模经济的优势吞并小资本,或若干资本合并组成新的规模更大的资本,从而形成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相比,资本集中在提高单个资本增大的速度,从而加速生产集中上更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半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事完成了。”通过以上两种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就必然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竞争和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大资本由于具备许多优越条件,在竞争中容易击败中小资本,将其吞并。随着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信用机构可以吸收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通过贷款的形式,使大资本得以运用社会资金加强竞争实力,以加速对小资本的吞并。同时,信用机构又可以促使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起来组成巨大的股份企业。信用的这两方面的作用都将促进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在促进生产集中方面也起了重大作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会产生许多新的工业部门,从而改变工业的部门结构,使重工业部门取代轻工业部门在工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重工业规模大,要求集中大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大量资本,这种需要一步激化,使一些企业倒闭,一些企业被吞并,形成规模巨大的企业兼并与合并的浪潮,大大推动了生产的集中。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a.生产高度集中是形成垄断的物质基础。由于生产高度集中,使少数企业已经占有了本部门的多数,这就为这些大企业或为本部门的垄断者准备好了形成垄断的物质基础。b.生产高度集中为形成垄断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当一个部门的生产还是由众多的中小资本家分散经营的时候,要形成垄断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几百家、几千家中小企业间达成协议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生产高度集中以后,同一部门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出现了大企业占支配地位时,在某些大企业间也就比较容易达成协议,这也就为形成垄断在组织上提供了条件。c.生产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趋势。因为生产高度集中会从两方面限制竞争,一是大企业规模巨大,中小企业要挤进去非常困难,从而使竞争受到阻碍,产生垄断趋势;二是大企业规模巨大,开办企业必须拥有巨额资本,因此要开办新的大企业就比较困难,而且资本转移也很不容易,这样也限制了竞争,产生垄断趋势。d.生产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的必要。在生产高度集中以后,少数企业都由雄厚的实力,它们之间竞争势均力敌,谁要想打败对方都非常困难,而且竞争对双方都有巨大的破坏性。为了避免在相互争斗中两败俱伤,减少竞争带来的损失,大资本家之间也就不得不谋求暂时的妥协,同竞争对手达成协议,实行联合,形成垄断。这就是说,在生产高度集中后,大资本家在主观上也要求暂时联合起来。所以说,当生产高度集中时,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从而,资本主义地自由竞争也就会被垄断所代替,必然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是经过三个基本阶段完成的:第一阶段是19世纪60-70年代,为垄断组织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是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垄断组织广泛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垄断组织充分发展和巩固阶段。
13、【 简答题
如何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0分]
解析: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增强了经济活力。垄断和竞争不充分,必然带来经济效率的损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多元竞争格局,这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压力,而且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了一个“参照系”,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股份制为代表的混合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法人财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和科学的决策机制,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改革传统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有利于国有企业分流富余人员,提高效率。(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4)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目前在我国,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推进,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强劲、最稳定的动力,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也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14、【 简答题
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是怎样注重效率和公平的? [10分]
解析:
(1)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配中的效率要求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因此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矛盾的存在不是偶然的,从短期内,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决定的。从长期来讲,效率是由其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属性决定的,而公平属于社会制度层面的(上层建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率从根本上决定着公平的历史实现程度,是辩证统一的。(2)公平与效率兼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平等,但又不能过分平等。公平和效率必须兼顾,兼顾的原则有以下三条:①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公平必须以经济发展尤其效率的提高为条件。②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有时候公平可能更重要,而另一些时候,效率则更突出。③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在这些原则被遵循后,也要在其他方面找到一些能以尽可能小的不公平换取尽可能高的效率,或以尽可能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尽可能大的公平的途径,以降低效率与公平替代的机会成本。(3)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于效率与公平目标之间的矛盾加深了,当然应该对这一时期存在的效率提高与公平实现目标之间的差异的原因应该有清醒的认识:①发展性原因,即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导致的收入分配的失衡加剧,尤其是经济的城乡二元性。②增长性原因,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提高速度和程度不同,导致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增长的速度及程度不同。③体制变迁性原因,即在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同方面和不同领域市场化的进展程度及完善程度不同,因而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公平性不同,事先机会均等程度不同,特权对法权的排斥,垄断对竞争的否定,权钱交易以及各种腐败的产生,必然扩大转轨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④收入结构性原因,即伴随改革开放,人们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元化,除劳动收入外、资产性收入、人力资本投入形成的差异日益成为收入差别的重要原因,风险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也开始成为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根源。
(4)我国处理公平和效率的矛盾的措施当前为缓解这一矛盾,至少五方面的措施是极为重要的。①必须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和制度建设,制止权钱交易。②在长时期内必须辅之以适当的收入分配方法及政策。我国现阶段强调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在长时期里,必须通过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真正做到对公平的“兼顾”。对由此形成的差距加以控制,而不能不顾。③加快广大劳动者真正成为有产者的速度。④加强法治,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按市场规则进行分配,尽管会拉大贫富差距,但好处在于鼓励竞争。如果依靠违法致富,不仅无助于效率的提高,而且必然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既无公平,也无效率。⑤必须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建设。这种道德秩序建设至少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必须强调“信用”准则的弘扬,另一方面在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往往要依靠社会公德的力量来爱护等等。
15、【 简答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农业在产业中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我国却提出了“建设新农村”和“工业支持农业”,谈谈你的认识。 [10分]
解析:
(1)对农村发展现状的认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①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绝对的比重,农村一方面由于受到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天然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发展政策是倾向于城市,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长期以来廉价的农产品城市经济的发展的资本,户籍制度和其它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几乎剥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经济为基础的,这也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的严重滞后。②我国农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是我国农业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日益增加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不及时转移,会导致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低下,农业劳动者收入下降,阻碍农业技术改造,阻碍农业向集约化经营发展,从而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传统性和落后性。③经济结构不合理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特别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①对扩大内需的影响。作为一个大国经济,理应是以内需为主,像美国,日本其内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而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超过60%,如果遭遇世界经济动荡,则中国的经济也将受到极大的损害,显然对于扩大内需,8亿的农民占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扩大内需是当前的紧迫任务。②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二十多年来,农业被国家政策的压制,始终处于一种畸形的发展,也正是农业产品的廉价,使得工业能够长期以来以一种粗放型的方式增长,但是显然,这种发展是不能够长久的,而且工业的发展遇到资源约束的瓶颈,依靠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的代价,因此,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③建设新农村对调整产业结构的影响。作为一个工业化加速期的国家,其产业结构比重在这一时期起着急剧的变化,尤其是农业的比例急剧下降,农业的比例在下降,农业所占用的劳动力也将很大比例上下降。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那么能否解决好农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发展高效农业将决定着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能否顺利进行。(3)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措施既然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应该花大力气来建设农村,发展农业,以下措施是相当重要的:①坚定不移的深入改革,通过改革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制度,改变传统的束缚农业正常发展的政策,使农业能够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在改革中发展农业。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让市场去决定价格,去引导农民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同时国家给予大力扶持。③努力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让工业化的成果惠及广大的农民,把工业化过程中土地升值的好处让农民享有,实际上这也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极为宝贵的机会。④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解决。以农村城镇为中心,发展以当地资源为基础的小型劳动密集型工业,通过农村工业化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推动二元经济的现代化。⑤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和措施:一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农、林、牧、副、渔与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二是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努力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是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四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要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速提高信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五是加强水利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布局和结构。
1
1页,共15个题库
1页,共15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