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江苏名校推荐2012年《走向高考》专题复习检测33
1、【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习《礼记》有诗名,后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而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淡远超逸的心境。
(2)①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②以声衬静,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2、【 简答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成为诗眼的理由。
(2)分析末句“霜叶满阶红”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10分]
解析:
(1)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理由:全诗紧紧围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2)①照应首句,使诗歌浑然一体。②运用反衬手法,夜来的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写自然环境的冷酷无情正是为了反衬老翁的“安闲”,突出老翁的清净淡泊。(或运用双关手法,“霜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政治风雨,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的风雨已毫不在意,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3、【 简答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的两句诗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0分]
解析:
(1)“隐”“依”。“隐”“依”二字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 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
(2)“度鸟”“奔云”两句写空中景物:山间时有飞鸟惊过,匆匆地不知飞向何处;奔腾的云雾舒卷自如 ,悠闲飘逸。同时融情于景:那横空而过的飞鸟,岂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征?而那自由自在的白云,尽管奔腾变幻,终因无心于争逐,所以永远悠闲自得,正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
4、【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龙兴寺老柏院
                          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惟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1)“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10分]
解析:
(1)一层意思是就老柏树自身而言的,表现老柏树不受自然条件的干扰,无论春风来还是不来,它都始终保持自己原有的风姿;另一层意思是就观赏者而言的,表现人们对它视而不见的态度,即使是春风吹来的时候,人们也不会去关注它。
(2)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这首诗用世人对牡丹的趋之若鹜来反衬对老柏树的视而不见,突出了老柏树孤独寂寞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不以姿色取悦迎合世俗的精神品质的赞叹。
5、【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 所作。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简析“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匀”“弄”二字的妙处。
(2)本诗抒写了怎样的内心情感,又是如何抒情的?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2)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用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
6、【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注]这首诗是宋亡以后,作者客居京口时所作。
(1)有人说,颔联两句颇合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意。请结合全诗,分析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
(2)“江气白”和“月痕苍”两处词语的表达之妙何在?请进行赏析。 [10分]
解析:
(1)全诗中抒发了在衰飒萧索的秋天,登楼远观,而触发的伤感国家灭亡山河破碎,个人长期在外漂泊,一生艰难凄苦的酸楚之情。全诗所营造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杜诗的两句完全相合。
(2)①符合夜晚远观时的天气特征。因为暮色茫茫,所以向前远望,只见一片“江气”;因为天空云遮雾罩,所以仰望时,只能看见树梢头唯存的一点“月痕”。②符合诗人酒方醒时双眼朦胧的视觉特征。③更惜“江气”、“月痕”形象展示了作者凄凉迷茫的内心世界,是情景交融的典型用笔。
7、【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的首联除了“今”与“昔”对比以外,还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两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0分]
解析:
(1)还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两词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
8、【 简答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尊空,知君何日同。
(1)“催”“留”二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10分]
解析:
(1)“催”字表明船家已击鼓催行,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写出了送行人与离人的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绪衬托得十分强烈。
(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或答“今日尊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承载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别后,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对重逢的期望,情韵深长。
9、【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①,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1)“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分]
解析:
(1)“寒”字十分传神。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
(2)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抒发了昔盛今衰(沧桑之感、兴亡之感、江山易主)的伤感。
10、【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贺 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③。
        返照④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⑤: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①回塘:曲折的水塘。②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③红衣:荷花的红色花瓣。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④返照:夕阳的回光。潮:指晚潮。⑤骚人:诗人。
(1)此词咏荷,词上片刻画的荷花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上片最后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2)全词咏写荷花目的在于寄情于物,结合下片内容,请简要谈谈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0分]
解析:
(1)上片中荷花具有孤寂、悲苦的特点。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自赏的美人,表现了它处境寂寞和芳华零落的悲苦。
(2)抒发了不愿趋势附俗而致年华虚度,失时零落(怀才不遇)的悲叹。如答“保持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或“由于坚持自己的操守(选择),以致发出仕路崎岖、沉沦不甘的感叹(或“愤懑”“激愤”亦可)”
11、【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秦楼月
                        向子諲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意指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
(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
12、【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起程。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充满惜别之苦。
(2)“满湖烟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13、【 简答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
                        董  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1)两诗均写了江上秋景,但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王诗描写了天色半阴、暮云欲雨,青山云雾缭绕、江面千帆隐现的景象。景物朦胧而幽远。董诗描绘出一幅江天辽阔,澄江如镜,白鸥飞翔,秋光明艳的画面。景象辽远而明净、清新。
(2)王诗的情感低沉转为开朗。(一、二句以阴沉低徊的雨云衬托心情的低沉;三、四句诗人于迷蒙中望见千帆竞渡时显时隐,寓示心情积极向上)董诗表现悠闲、恬静的心境,同时又蕴涵着希望。(也有人认为表达了惜别之情)(一、二句写赏心悦目的秋景,三、四句写盼望柳树早日长大能系住垂钓的扁舟。“柳”的意象含有惜别之意)
14、【 简答题
阅读下面两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1)请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10分]
解析:
(1)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之情。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 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
(2)都是以乐景衬悲情。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
15、【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轻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诗人在这里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河山。
(1)本诗艺术手法精妙,请你对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2)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分]
解析:
(1)①用典:运用了“庄子梦蝶”的典故,创造出曲折幽深的情境,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②对仗:“蝴蝶梦中”对“子规枝上”,“家万里”对“月三更”,韵律和谐,对仗工整。③对比: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梦中回乡的片刻欢愉与醒来子规啼唤的悲凉构成对比,诗人愁苦的思乡之情顿出。④虚实:上句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园,是虚写;下句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是实写。虚实相生,更加触动作者的思乡之情。⑤烘托、映衬: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相互烘托、映衬,构成清冷、凄凉、悲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上几点抓住一点分析即可)
(2)尾联两句既有无可奈何,又有自慰自嘲,表达了诗人苦闷凄凉的心境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16、【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王勾践墓
                        柴望[注]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作者是南宋诗人。
(1)作者为什么说“登临莫向高台望”?
(2)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颈联。 [10分]
解析:
(1)因为登临高台,北望中原,中原正在一片烟树迷茫之中,收复中原渺茫无期,远望故国,不过徒增伤心而已。
(2)这一联作者通过描写眼前之景抒发了今非昔比的沧桑之感。“雨打乱花”、“鸟翻黄叶”是眼前实景,“复道”、“官墙”是想象中的越国宫殿之景。复道已难以辨认,飞鸟翩翩、落叶所坠之处就是昔日的宫墙,在这今昔对比中,蕴涵着作者深深的吊古伤今之情。
17、【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受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 [10分]
解析:
(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18、【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10分]
解析:
(1)①因时光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出五点即可)
(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答出两种即可,要答出手法并进行分析)
19、【 简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首尾写现实情,中间写昔日景,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
(3)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10分]
解析:
(1)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2)别来与长忆;钓鱼竿与钓鱼舟;水云寒与正清秋。
(3)言之成理即可。①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②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20、【 简答题
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玉芙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10分]
解析:
(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2)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
1
1页,共20个题库
1页,共20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