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1、【 单选题
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 [4分]
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答案:
2、【 单选题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4分]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
3、【 单选题
18世纪,以“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爱好清淡柔和、精美雅致的色彩”为特征的洛可可艺术流行欧洲。欧洲学者认为,这种艺术风格深受物化形态的中国文化影响。此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应是 [4分]
宋明文人画
程朱理学与心学
瓷器与丝绸
明清小说与京剧
答案:
4、【 单选题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4分]
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答案:
5、【 单选题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4分]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答案:
6、【 单选题
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这里特里芬悖论指出的问题意味着 [4分]
美国经济实力愈是强大,该悖论指出的矛盾愈是突出
主导国的清偿能力与成员国的信心力度间的根本性矛盾
美国享受美元特权是无需支付成本的
预示着这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缘由
答案:
7、【 单选题
1935年11月,蒋介石发表对外关系演说:“苟国际演变不斩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吾人应以整个的国家与民族之利害为主要对象。一切枝节问题当为最大之忍耐,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绝不轻言牺牲”。材料主要说明 [4分]
蒋介石对中日妥协仍旧抱有幻想
蒋介石已经做好抗战准备
蒋介石做好了和与战的两手准备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答案:
8、【 单选题
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4分]
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答案:
9、【 简答题
(2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 “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
——以上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表现(6分)
(2)“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分析其必然性。(10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原因?(5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 分) [25分]
解析:
(1)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每点2分,共4分)
表现: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2分)
(2) 分析:“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5分)
“现代化国家”梦: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贫穷落后,人们渴望国家富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曲折(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5分)
(3) 原因:十一届全会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分)
含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2分)
认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然符合本国国情;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立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2分)
10、【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片表现出的差异有哪些?(2分)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4分)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4分)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分) [12分]
解析:
(1)差异:形式上: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2分)
特征:中国师道尊严,反映出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2分)雅典学院的平等教学氛围,反映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2分)
(2)特点:法国:崇尚自然秩序,认为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来源;主张经济自由和保护私有财产。(2分,择一即可)
英国:虽也主张经济自由,但更强调(或具体化为)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2分)
原因:法国属于封建专制王权统治,农业发达,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也发展起来。(2分)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希望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11、【 简答题
(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所向往的“国民政府”,按其性质来说,只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点,他后来所提出的建国三时期和“五权宪法”的主张,就是鲜明的证据。……孙中山将建国过程机械地分为三个阶段(军政、训政、宪政时期),而这三个阶段学说又是建立在他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能力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五权宪法”依据“权能区分论”,主张政权应归之“有权的人”,治权应归之“有能的人”。这就增加了对人民群众参加政权的限制。
——陈辉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的问题。相关资料选录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承认共产主义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这种三民主义不是任何别的三民主义,乃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我愿顽固派先生们,于其“限共”、“溶共”、“反共”等工作洋洋得意之余,也去翻阅一下这个宣言。原来孙中山先生在这个宣言中说道:‘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其真释具如此。’就可知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真三民主义,其他都是伪三民主义……”
——《毛泽东关于新旧三民主义的论述》
⑴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分析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理解有何不同,同时简要指出其观点不同原因。(9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的原因。(6分) [11分]
解析:
⑴不同:孙中山认为,根据新三民主义成立的国民政府,只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政府,而人民还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的政治原则基本相同,只有建立在三大政策基础上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的三民主义。(6分)
原因:所处的阶级立场和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3分)
⑵原因:新三民主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提倡新三民主义有利于政治上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浪潮。(6分)
12、【 简答题
(15分)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8月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8月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法案在1941年1月11日生效,为第1776号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在法案通过之前,美国已在1940年透过与英国达成的基地租用协议,向英国及加拿大提供驱逐舰,以换取使用英国在西半球的基地。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当时世界局势走向所造成的影响。(9分)
⑵《大西洋宪章》和“租借法案”都发表在美国参加二战前夕,为什么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在道义和物质上不遗余力支援反法西斯国家。(6分) [11分]
解析:
⑴ ①美国和英国共同发表的《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不仅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战后的和平重建;
②美国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失败。
③美国在反法西斯的过程攫取的一系列权益,有利于美国战后取得世界的领导地位。(共9分)
⑵ 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②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在二战中必然选择站在民主国家的立场;③美国在支援反法西斯国家过程中可乘机攫取国家利益。
(言之有理即可,共6分)
13、【 简答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范文澜对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曾做过精辟论述:“孔子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定公十年)。裔指夏以外的地,夷指华以外的人,区分很明显,中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被称为蛮、夷、戎、狄。”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
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加之最高统治者为满人……雍正帝有言:“夫我朝既仰承天命,为中外生民之主,则所以蒙抚绥爱育者,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而中外臣民既贡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万不得以华夷而有异心。”(《东华录》雍正七年九月癸未上谕)“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大义觉迷录》卷一)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民族关系思想?(3分)他的这种民族关系思想以什么为依据?(3分)
(2)材料二反映了雍正帝怎样的民族关系思想?(3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15分]
解析:
(1)民族关系思想:华夷有别;尊华贬夷 (3分)依据:对华夏文化高度发达的优越感和对本民族地区文化的高度认同感。 (3分)
(2)民族关系思想:华夷一体;(3分)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统治者为满人,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希望缓和满汉民族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需要。(6分,任选三点即可得满分)
1
1页,共13个题库
1页,共13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