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4月)高三历史测试
1、【 单选题
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4分]
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答案:
2、【 单选题
汉代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内外百官和王室宫廷均在监察范围。后来御史单独成为御史台,其职权只限于监察政府,而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这一变化说明 [4分]
相权因御史独立而遭削弱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解决
御史台权力地位不断上升
王室和宫廷不再受外来监督
答案:
3、【 单选题
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朝《听南纪谈》、清朝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这反映了 [4分]
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务实学风的支持
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答案:
4、【 单选题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4分]
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答案:
5、【 单选题
明朝时有人说:“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这表明 [4分]
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官营业管理手工方式落后
答案:
6、【 单选题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4分]
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答案:
7、【 单选题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宫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4分]
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工具
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答案:
8、【 单选题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4分]
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答案:
9、【 单选题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4分]
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答案:
10、【 单选题
孙中山在1923年提出:“人民有县自治以为凭借,则进而参与国事,可以绰绰然有余裕。与分子构成团体之学理,乃不相违。待不如是,则人民失其参与国事之根据,无怪国事操纵于武人及官僚之手”孙中山认为民主政治推行的关键是 [4分]
实行地方自治
分阶段逐步展开
直接参与国事
保障人民的权利
答案:
11、【 单选题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由北而南’的俯攻之态改变成‘由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还有人东向西’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分]
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该战役发生时列强武力干涉
该战役中我军取得重大胜利
答案:
12、【 单选题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该政策能引起百姓就业、私人收人和消费支出的一轮又一轮的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人的成倍增加……也必然会出现高通胀……。与“该政策”体现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4分]
里根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
奥巴马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罗斯福新政
答案:
13、【 简答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东汉会要》卷28)
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唐大诏令集》卷110)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
材料四  据谭其骧、邹逸麟的研究,秦汉实关中时期,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平均为5.7次。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因而河水决溢每百年平均只有1.3次。隋唐五代时期,土地利用方式是半农半牧,河水每百年决溢为10.3次。北宋至明清时期,黄土高原都大量开垦农耕,河水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增加到375次……
——张子珩《论生态环境对古代中国人口分布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人口数量的变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11分) [25分]
解析:
(1)政策:鼓励人口增长。(2分)  2措施:调整税收政策;国家直接物质奖励;将人口数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鼓励婚嫁。(8分)
原因:农业(耕)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的数量多少决定农业盛衰;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4分)
(2)特点:人口增长迅速。(2分)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与耕地有限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养牛成本提高,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土地过度开垦,导致河水泛滥,破坏农业生产。(6分)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人口的骤增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分)
14、【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1912 1926 1931 1953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7
美国 33 20 53 9 6.7 3.5
表一  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 1938 1973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表二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解析:
信息一:经济危机前,英国进口税率低,甚至是零关税。
说明: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壁垒。
信息二:美国变化:高---低。
说明: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
信息三: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说明:经济危机为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缓解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引发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
信息四: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说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以度过危机,政府职能扩大,财政开支增加。
15、【 简答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公布施行《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与《划分国家支出标准案》,将盐税、关税(海关税与常关税)、统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国家收入,而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这样通过法律形式使中央集中了全国的大部分财力,同时也给地方保留了机动财力,对于出现的地方财政困难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从而扭转了自清末以来财权分散于地方的不利局势。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税收制度的借鉴》
材料二  美国的分税制,不是中央分给地方,而是地方分给中央。原先抗击英国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本来并无隶属关系,独立战争后,中央权力日渐膨胀,但地万仍有相当的独立性。与这种政治体制相适应,美国有三套税务机构,分属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者各司其职,互不干预,没有领导关系,只有工作业务关系。
——郭伟红《美国与法国分税制比较》
由于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的征税机构独立,导致双重征税,乃至三重征税问题的普遍存在,至夸这问题未彻底解决。不过在直接税征收中都采取抵扣办法,如计交地方所得税中,可把交纳联邦的所得税作为费用扣除以消除重复课税。
——摘编自《谈美国分税制及其他》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税制改革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税制的特点及作用。(8分) [15分]
解析:
(1)原因: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央集权削弱;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巩固统治的需要;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外政策的调整。(7分,答出其中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
(2)特点:地方分税给中央;三级分税;重复征税。(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作用:维护了联邦制;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16、【 简答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没有考试,虽有奇才之士,具飞天的本领,我们亦无法可以晓得,正不知天下埋没了多少的人材呢!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五权宪法如一部大机器,直接民权又是机器的制扣。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罢之亦在民。
——孙中山《五权宪法草案》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说法。(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官员选拔和制约方式上有何新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9分) [15分]
解析:
(1)方式:专业技术职务由选举产生,非专业职务由抽签产生。
理解:担任行政职务要求有专门才能、公正与廉洁,权力为人民行使,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2)主张: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用人民罢免官员方式约束官员。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腐败,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17、【 简答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 10月9日,苏英美盟国举行第四次莫斯科会议。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进行会晤。丘吉尔建议英国和苏联在东南欧各国划定势力范围,他建议苏联在罗马尼亚占90%,在保加利亚占75%;英国在希腊占90%;英苏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各占50%。两国的外交部长,艾登和莫洛托夫在10日和11日商谈这个百分比份额问题。商谈的结果对丘吉尔的提议有所改动:苏联在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占80%。
——摘自1944年《英苏百分比协定》
材料三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左:(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摘编自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并做简要评析。(9分) [15分]
解析:
(1)变化: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3分)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3分)
(2)体现:把东欧和希腊划分为苏、英的势力范围;(2分)以牺牲中国利益为条件推动苏联对日作战。(2分)评析:划分势力范围,牺牲了弱小国家利益;(2分)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以及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18、【 简答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供”。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台湾外纪》
材料二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议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荷兰殖民者)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施琅在“台湾弃留”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有哪些?对“台湾弃留”问题,清圣祖作出了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有和影响?(11分) [15分]
解析:
(1)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与台湾的关系属于中国的内政,而与高丽的关系属于外交关系。(4分)
(2)观点:留。理由:台湾地理位置重要;战略地位重要;台湾物产丰富;荷兰对台湾仍有侵略野心。(5分)
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台湾的发展,巩固了中国的海防。(6分)
1
1页,共18个题库
1页,共18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