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29课时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 单选题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 [4分]
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答案:
2、【 单选题
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 [4分]
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首倡“格物致知”
提出“理”为万物本原
充实了伦理纲常
答案:
3、【 单选题
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 [4分]
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首倡“格物致知”
提出“理”为万物本原
充实了伦理纲常
答案:
4、【 单选题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学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4分]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答案:
5、【 单选题
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4分]
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答案:
6、【 单选题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说,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4分]
“存天理,灭人欲”
“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
“致良知”
答案:
7、【 单选题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 [4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制天命而用之”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
8、【 单选题
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点,从儒家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  ) [4分]
程颢和程颐
朱熹和陆九渊
王守仁和李贽
黄宗羲和王夫之
答案:
9、【 单选题
下图著作对梁启超的政治运动影响最早且最深,他从该著作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  )
        [4分]
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经世致用的学风
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
唯物主义的思维
答案:
10、【 单选题
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4分]
强调实地调查
反对君主专制
维护儒家正统
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
11、【 单选题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 [4分]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12、【 单选题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4分]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13、【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26分]
解析:
(1)仁;克己复礼。
(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4、【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26分]
解析:
(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
(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1
1页,共14个题库
1页,共14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