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包头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1、【 单选题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1.5分]
答案:
2、【 单选题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1.5分]
个体分工
社会制度
生产能力
劳动力短缺
答案:
3、【 单选题
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  ) [1.5分]
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
兼相爱、交相利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弱者道之用
答案:
4、【 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社会政治比较清明,但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1.5分]
孝廉制的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选官制度在设计上有缺陷
答案:
5、【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1.5分]
盐铁 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答案:
6、【 单选题
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 [1.5分]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经济手段成为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中央集权制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
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答案:
7、【 单选题
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  ) [1.5分]
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
吸取宋代地方分权教训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节制
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
答案:
8、【 单选题
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是(    ) [1.5分]
农村经济结构有所调整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
民众衣食结构彻底改变
答案:
9、【 单选题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 [1.5分]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朱熹的“格物致知”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答案:
10、【 单选题
“(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在此苏轼形容的书体是 [1.5分]
行书
草书
楷书
隶书
答案:
11、【 单选题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1.5分]
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答案:
12、【 单选题
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苏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1.5分]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答案:
13、【 单选题
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1.5分]
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答案:
14、【 单选题
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 [1.5分]
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答案:
15、【 单选题
《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 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 [1.5分]
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
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
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答案:
16、【 单选题
翰林院侍读奎华等155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等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有之变局,如果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交侵,各求所欲”。据此可知,这些人(  ) [1.5分]
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答案:
17、【 单选题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 ,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1.5分]
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
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
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答案:
18、【 单选题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
    [1.5分]
太平天国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答案:
19、【 单选题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该表反映出
    [1.5分]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中国近代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答案:
20、【 单选题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票,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1.5分]
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答案:
21、【 单选题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 [1.5分]
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答案:
22、【 单选题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 [1.5分]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民革命运动
南昌起义
答案:
23、【 单选题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 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1.5分]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红军长征的胜利
答案:
24、【 单选题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1.5分]
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答案:
25、【 单选题
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
    [1.5分]
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积累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
答案:
26、【 单选题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1.5分]
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的失败
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答案:
27、【 单选题
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线。”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    ) [1.5分]
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展开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渡江战役即将打响
答案:
28、【 单选题
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 [1.5分]
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受到解放全中国的鼓舞
答案:
29、【 单选题
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1.5分]
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答案:
30、【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 [1.5分]
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答案:
31、【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 要有, 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二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9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2)请从材料二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方面)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11分) [25分]
解析:
(1)特点:政府重视,有宏大规划,有法规条例保障;中央与地方、公营与民营相结合;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新建与改旧结合,并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成效显著,意义重大。(每点3分,共9分)
原因: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激化,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服务;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急需加强经济建设。(5分)
(2)从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中任选一主题作答即可。
①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2分)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9分)
②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2分)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9分)
③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2分)
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的开展。陈独秀创办《新 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9分)
32、【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后期至清初和晚清时期书籍翻译对比
   
比较两时期书籍翻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两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12分]
解析:
(12分))示例1
不同:明末清初主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晚清时期主要翻译外国法学著作、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书籍。(4分)
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宣传介绍西方;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推动的军事变革的需要;外国传教士大量来华和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心的驱使。(8分)
示例2
不同:明末清初译书具有双向性交流的特点;晚清时期,则主要是国人翻译西方书籍。
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宣传介绍西方;同时向西方介绍中国;鸦片战争中国被西方打败,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因此大量翻译西书。
示例3
不同:明末清初主要是传教士译书;晚清时期译书多为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作而成。
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 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推动的军事变革的需要;外国传教士大量来华和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心的驱使。
33、【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就存在使用大量人身不自由的工匠的现象,这些工匠被称为“官户奴婢”。《大唐六典》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元文类》卷二十四《经世大典序录•诸匠》载:“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凡鸠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以考其程度,而给之食,复其户,使得以专于其艺。”                                  
——据《匠籍》整理

材料二 明代名吏官籍的民匠中,班匠(定期到官府服役者)百二十三晚,占工匠总数百分之八十,其余为坐匠。……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1645年,顺治帝“免直省(直隶)京班匠,并除其匠籍。” ……康熙以后,废除了匠籍。
——据《中国史纲要》《中国古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元朝工匠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种管理方式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 工匠管理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出怎样的社会发展?(7分) [15分]
解析:
(1) 特点(8分):政府对手工业生产者集中管理;建立专门的户籍制度,世代沿袭;受工业生产者没有生产和人身自由;
原因:保障官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满足皇室官僚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限制民间受工业以维持社会稳定。
(2)变化(7分):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解除;工匠可以纳银代役;
趋势:人身和生产自由逐步扩大;赋役制度由实物劳役向货币转化;商品经济日益活跃;(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
1页,共33个题库
1页,共33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