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武汉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1、【 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2分]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答案:
2、【 单选题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2分]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答案:
3、【 单选题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2分]
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答案:
4、【 单选题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2分]
《变法通议》
《明夷待访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读通鉴论》
答案:
5、【 单选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2分]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
6、【 单选题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2分]
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答案:
7、【 单选题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2分]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答案:
8、【 单选题
读下面图文资料,对下图理解正确的
     [2分]
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带有明显的宗教改革意图
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文化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
答案:
9、【 单选题
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2分]
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建立民族教会
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清除神学束缚
答案:
10、【 单选题
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 [2分]
认可精英政治
崇尚直接民主
推崇代议制度
反对纯粹民主
答案:
11、【 单选题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2分]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答案:
12、【 单选题
与西方相比,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 [2分]
注重实用,不重视理论
理论体系不够健全
没有与自然科学结合
不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答案:
13、【 单选题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2分]
彩陶画与汉赋
话本与小说
唐诗与风俗画
楚辞与文人画
答案:
14、【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2分]
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答案:
15、【 单选题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2分]
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答案:
16、【 单选题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2分]
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答案:
17、【 单选题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2分]
“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答案:
18、【 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2分]
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答案:
19、【 单选题
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2分]
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答案:
20、【 单选题
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2分]
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答案:
21、【 单选题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曾明确提出:“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是“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计民生’而是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经济”,“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进程。”上述材料表明毛泽东 [2分]
主张有限度地保护和发展私人工商业
主张拉拢资产阶级以支持抗日战争
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
主张消灭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答案:
22、【 单选题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2分]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答案:
23、【 单选题
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2分]
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
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
答案:
24、【 单选题
《梅杜萨之筏》是泰奥多尔·籍里柯创作于1819年的著名画作。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作的艺术风格属于 [2分]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印象派
答案:
25、【 单选题
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尔,我们的国家就没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2分]
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
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答案:
26、【 简答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汉末,佛教传入后,最初只被当做黄老神仙方术的一种而在皇室及贵族上层中间流传,一般老百姓很少接触……东汉末年,佛教开始流向民间,在社会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随着西域来华僧人的增多,译经事业日趋兴盛,大、小乘佛教都于此时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得以进一步发展。外来佛教和各种思潮和典籍以空前的规模涌进内地。可是在它的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以及传统思想——儒学发生了激烈的对抗,在儒、释、道之间迸发了广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论战和斗争。佛教经过不断的中国化而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至宋元时代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中国政治、伦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明代中叶,罗马教廷配合欧洲殖民势力向世界扩展,在葡萄牙的支持下,通过澳门,派出成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出入京师宫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传布天主教。据统计,自1581年至1712年,来华耶稣会士共249人。在早期来到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欧洲传教士中,有开创之功者,是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随着欧洲传教士的东来,西方的医学、光学、建筑学、美术、工艺、哲学、音乐、语言学等也纷至沓来。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要而言之,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在这种新环境之下,学界空气,当然变换,后此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大概受利、徐诸人影响不小。
——摘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宋元佛教在中国发展状况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文化领域“西学东渐”现象形成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2分) [20分]
解析:
(20分)
(1)特点:佛教信仰由上层扩大到民间,再渗透到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由最初的宗教生活发展为中国的佛教文化。(4分)
原因:佛教教义适合古代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统治阶层的提倡;知识分子的理论加工、改造;佛教内容的不断汉化、儒化。(8分)
(2)原因:文艺复兴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方传教事业的扩大;一批为宗教事业献身的耶稣会士来华;中国开明士大夫的大力支持。(4分,任答2点即可)
(3)梁启超认为,晋唐与明末的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2分)
举例:(2分)佛学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思想中,出现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态势,最终导致宋明理学产生;隋唐绘画题材多与宗教有关;明末清初,西方天文、地理、火器等知识使中国人开阔了视野;欧洲的水利方法也出现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讲求实证,重视实际的学风影响了明清学者。(任举一例,言之有理即可)
27、【 简答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材料二: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即“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转引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4分)其真实目的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2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15分]
解析:
(15分)
(1)目的: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保障农业,增加农民收入。(4分)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户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2分)
(2)理由: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易导致钱物滥用和本息收取困难,增加地方政府负担。(4分)目的: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1分)
(3)看待: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2分)
问题: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兼顾多方利益,赢得更多人的支持;需有相应监督政策执行的配套措施;政策制定要循序渐进、灵活简便。(2分,任答2点即可)
28、【 简答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斯拉夫派的一个成员宣称:“西方将了解到它所夸耀的自由和自由主义制度在危险时候没有什么用处,赞美这种制度的俄国人将被迫承认强有力的、指导一切的专制制度是保持民族伟大的唯一手段。”                                                      ——《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渴望与西方的交往已有300年了,300年来,俄国已从那里获得了最重要的思想,最富有成效的学说和最生动、令人爱好的事物。
——彼得Y.恰达耶夫
 
材料三:完全违背时代潮流的农奴制经济是俄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历史的辩证法却诠释了它不可能永远按老样子存在下去,外部世界改革与革命的潮流的冲击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它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面貌。
——《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俄国当时社会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采取“改变自己的面貌”的具体措施。(9分) [15分]
解析:
(15分)
(1)特点:封建专制主义盛行,极力抵制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趋势;西方的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俄国影响深远。(6分)
(2)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必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奴仍需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加强村社管理。(9分)
1
1页,共28个题库
1页,共28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