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下题库来源于互联网,轻速云承诺对于用户导入平台的题库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在此呈现!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临江市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试卷
1、【 单选题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1.5分]
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注重因地制宜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
2、【 单选题
宋代王若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1.5分]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答案:
3、【 单选题
下列经济现象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草市”中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②“灌钢法”
③烧出成熟的青瓷
④汉口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大都会 [1.5分]
①②④③
③②①④
③①④②
②④③①
答案:
4、【 单选题
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1.5分]
城市功能的变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
统治者重视商业
城市治安的改善
答案:
5、【 单选题
《晋书•食货志》云:“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
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5分]
金属货币职能萎缩
战乱导致经济衰落
货币流通领域混乱
政府鼓励农业生产
答案:
6、【 单选题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是 [1.5分]
倭患是海禁的主要原因
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
海禁政策的偏颇导致倭患愈演愈烈
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转而为海寇
答案:
7、【 单选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1.5分]
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缺乏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的要素
答案:
8、【 单选题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1.5分]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答案:
9、【 单选题
右图反映了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5分]
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答案:
10、【 单选题
去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下面是灾区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时用到的工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联系的是   








[1.5分]
①③④
①②④
②③④
①②③④
答案:
11、【 单选题
下列表格是《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千米),对该表格的最正确的分析是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1.5分]
科技革命开启了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历程
铁路运输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工业化带动了铁路交通,铁路运输发达标志着世界工业化完成
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的加速形成使铁路运输走向全世界
答案:
12、【 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表述最正确的一组是
    [1.5分]
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初步发展、黄金时期、较快发展、陷入困境
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较快发展、下滑
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答案:
13、【 单选题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1.5分]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答案:
14、【 单选题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1.5分]
土地改革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
答案:
15、【 单选题
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15元。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5分]
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农业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比例失调
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
“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
答案:
16、【 单选题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能够出现的前提是 [1.5分]
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
答案:
17、【 单选题
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1.5分]
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清朝统治被推翻
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电报的广泛使用
答案:
18、【 单选题
1935 年5 月27 日,由于最高法院宣布《 全国工业复兴法》 违宪,连带把该法中有关劳工权力的第七条第一款也加以废止,这激起了工会组织的激烈抗议,对罗斯福的劳工政策也是一个严重打击。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很快采取行动,6 月27 日,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 。这说明 [1.5分]
执政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分权制衡的原则有所改变
社会财富再分配稍显公平
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
答案:
19、【 单选题
有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有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这一概括性评语中的关键词理解错误的是 [1.5分]
“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
“经济的运营”指市场经济机制
“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普遍福利”指建立“福利国家”
答案:
20、【 单选题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1.5分]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了
此时西欧和美国缺乏经济增长点的实体经济
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上对石油依赖性过大
答案:
21、【 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l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1.5分]
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战后日本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
22、【 单选题
美国学者彭慕兰的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有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实际意义。”对比所学的知识,本书意在 [1.5分]
批判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的“西欧中心论”模式
解释西欧能够率先走出中世纪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内生优势
强调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充分扩展使西欧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
说明是1800年左右,而非1500年左右是欧洲和东亚社会在走向现代经济历程中的大分流
答案:
23、【 单选题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2005年4月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及整个世界,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5分]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
经济全球化催生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答案:
24、【 单选题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观因素,达到完全客观的境地。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这种对历史客观性的信心?
①“历史是一门科学,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
②“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
③“我们只要把材料准备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1.5分]
①②③
①③④
①②④
②③④
答案:
25、【 单选题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 [1.5分]
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都是为粉碎帝国主义进攻创造了物质条件
都从当时的国情出发
都体现了共产主义分配原则
答案:
26、【 单选题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1.5分]
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答案:
27、【 单选题
2010年世博会将在我国上海举办。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与举办年份的数字巧妙组合,三个人形,既代表三口之家,也代表“你”、“我”、“他”及全人类,表达了中国人民把这届世博会办成具人文思想、属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据此判断,下列哪一图片最有可能是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A                        B                    C                   D [1.5分]
 
 
 
 
答案:
28、【 单选题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1.5分]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29、【 单选题
右图所示的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1.5分]
实现“怀特计划”
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答案:
30、【 单选题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罗马条约》签署    ③欧盟成立
④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5分]
②①④③
④①③②
②④①③
④②①③
答案:
31、【 单选题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1.5分]
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
32、【 单选题
1982年1月5日,FOLLOW ME 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5分]
恢复高考制度
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的实行
广电事业的发展
答案:
33、【 单选题
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1.5分]
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答案:
34、【 单选题
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1.5分]
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 定中没有受益
关贸总协定让发展中国家获利匪浅
关贸总协定消除贸易壁垒的努力正日见成效
美元控制了世界贸易额的大部分
答案:
35、【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 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在强调: [1.5分]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资本主义全球化从16世纪开始
世界各国经济都已经资本主义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36、【 简答题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后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贤人的治国思想。(1分)
(2)依据材料二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何作用?(3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2分) [14分]
解析:
(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1分)
(2)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皆可)。(2分)
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3分)
(3)“文化大革命”。(2分)
成就: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2分)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4)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反之,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2分)
37、【 简答题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3分) [13分]
解析: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4分)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分)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4分)
38、【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2分)
(2)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 “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4分)
(3) 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3分)
(4)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4分) [13分]
解析:
(1)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2分)
(2)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4分)
(3)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的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的国家低福利低增长。(2分)
(4)反对的理由: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2分)
支持的理由: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2分)
1
1页,共38个题库
1页,共38个题库
轻速云给您提供更好的在线考试系统服务!
推荐
推荐题库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36万+企事业单位的共同选择
查看更多合作案例
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赖之选
开始使用轻速云组织培训考试
四步组织一场考试答题,一键搭建企业培训平台
免费使用 免费使用 预约演示
咨询热线
400-886-8169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客服热线:400-886-8169 |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2023 轻速云 苏ICP备16049646号-1
轻速云科技提供专业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咨询 400-886-8169